合川钓鱼城导游词(5)
三圣岩
俗称"三佛岩",在钓鱼城上天梯左侧距地表高3.5米的岩壁上。面西。岩因石壁有"西方三圣"摩崖造像而得名。佛家言:西方三圣,又称"弥陀三圣",即指阿弥陀佛和观世音、大势至菩萨。三圣岩造像,为清代道光二十三年(1843年)间,护国、白塔两寺住持智慧和尚及众门徒捐资刻造。在长4米,高3米的石龛中,面西结跏趺坐于莲台上的"三圣"栩栩如生。正中主位上的佛祖,高2.5米,肩宽0.6米,发式为螺髻,头顶有高宽的肉髻,身着通肩式袈裟。他右手施莲花印,左手托如意宝珠,表情怡淡,慈祥壮观。佛祖两边的菩萨,头戴宝冠、身着天衣,卷发披巾,胸前饰以缨络,腕有环钏。一个怀抱沉香,一个手抚净瓶,含蓄温柔,亲切而恬雅。尤其使观赏者挑指赞誉的是:这龛造像,通肩佛衣折褶,线条明快自然,给人以软而薄,轻欲飘的实感。前敦煌博物院院长、中国石刻艺术史主编段文杰教授曾在考察钓鱼城时,对三圣岩给予了"中国清代石刻艺术的精品"的高度评价。
王坚纪功碑
王坚纪功碑为国家二级文物,是南宋军民和张珏为了纪念王坚的战功而刻下的"纪功碑"。王坚纪功碑是高5.6米,长5.72米的巨石。该碑面西而立,过去,因其正壁中有高3.4米,宽2.7米,面积9.18平方米的石刻千手观音造像和浮雕佛教故事5方(已残破),故前人习以"千手观音"称之。
上天梯
相传,仙人在钓鱼山垂钓以后,就是从上天梯飞升而去的。从那以后,凡是在此登攀之人,只要平心静气,去除一切杂念,不回头地一直上行,就会在事业上一帆风顺,心想事成。
九口锅兵工作坊遗址
这片砥平而开阔的岩顶石坝,就是人们经常提及的九口锅兵工作坊遗址。九口锅遗址总面积有1000余平方米。现裸露于地面的部分仅占总面积的二分之一,但从这里已以可看出大致的规模。当年兵工作坊的圆形柱础、墙基石槽和碾制火药的"锅"状凹坑历历在目。
700多年前的宋蒙(元)战争,已进入了"广泛使用火器,利用火药的爆炸性杀伤敌人"这一世界兵器史上的飞跃发展时期。钓鱼城守将王坚、张珏曾集巴蜀秦巩的能工巧匠,于此碾制火药,铸造铁雷、火炮等威力巨大的杀伤性武器,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钓鱼城的整体防御能力。
九口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工厂遗址,是研究古代兵器制作技术,展示古战场历史风采的珍贵文物。
护国寺
护国寺坐落在钓鱼城中央之地的南端,为唐代合州名僧石头和尚创建。护国寺曾与龙游寺、净果寺、方溪寺并称为合州的四大名刹。它坐北朝南,依山布局,总占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。由巍峨的山门而进,经过前院,在地平逐渐提高的同一中轴线上雄峙着两重大殿和一座藏经楼。这两重大殿分别为歇山式建筑形式的罗汉堂,和单檐悬山式建筑形式的药师殿,殿宇宏敞,结构精巧。殿堂内原有上百尊石刻佛像,高大精美,各具特色。相传,这些石塑群像是我国清代雕塑艺术大师、合州黎广修的祖父经过数年的呕心沥血而完成的杰作。但可惜的是,这些令人赞叹的艺术珍品现已荡然无存。如今,护国寺的殿堂和附属的厢房、小院等建筑群经过维修,已辟为钓鱼城古战场遗址博物馆的陈列展厅。
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是钓鱼城中最有名的古桂树。树身高21米,胸径l.9米,栽植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(1155年)思南宣慰田少卿捐资扩建护国寺之时,已经历了890多年的巴雨蜀露。
龙眼井在护国寺内药殿前的天井左廊下,即今钓鱼城历史文物陈列室大门外。井台呈六角形,井口直径0.5米,深约10米,系晚唐合州石头和尚兴建护国寺禅院时所凿,曾为钓鱼城保卫战时,城中的九十二眼井之一。昔日井水清冽,大旱不涸。民间传说,此井早为初唐时期限着名学者闾邱均所开。
相关链接